Next_Web_Browser 设计构想

最近想到,很多传统软件还可以创新优化的地方。从上回想到Web_In_One_IDE,继而从那里延伸开,想到这个Next_Web_Browser。

浏览器,应该是普通用户能够遇到的工作最辛苦,复杂度最高的应用了吧。高频的网络访问,高速地解析渲染需求。这些都让浏览器的耗电比例是最高的应用。

区别于当前浏览器,Next_Web_Browser 显而易见的还可以有几点值得更多创新。

WebApp智能缓存

  1. 遗弃无益老习惯:降低无益的多次刷新,降低重复性的渲染。甚至对于一部分常用的WebApp进行自动“本地化”,或提供可选的缓存。
  2. 轻量化方案:chrome的当前提供的某些离线应用,就是这个思路,不过这些离线应用部分用了chrome的API。那么就有两种可能,或者逐步标准化这类API,或者采取轻量化无关联方案。

编译js,以二进制传输

  1. V8的设计和落实,让Js焕发无与伦比的魅力。更进一步的可能,则是绝对隐藏掉js代码,转而代为编译好的二进制。这样的好处不只是迅捷,还有Js的生态氛围将更受待见。
  2. 不过编译后的事件绑定,估计需要一个统一的过程。统一这个意见可就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思考了。

HTML渲染分成两部分,生成原生UI ,部分旧渲染

  1. 从2011年html5风靡一时,到facebook落败html5的App。可以实际地说原生UI和渲染UI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靠近原生UI也更靠近用户一些。
  2. 这个实现的可能或许不是通过真的生成原生UI,或许是通过升级浏览器的渲染引擎来实现。

更可视化地展示css和html的链接

  1. 格式与内容的分离,可以说是浏览器的一个里程碑。如果能够更好地展示css和html的开发效率和链接作用方式,那么将会是下一个里程碑。

add ref 20150319 http://www.36kr.com/clipped/10140

1
2
3
4
5
Google 引入新技术加快 Chrome 的 JavaScript 加载速度

在 Chrome 41 中,浏览器将在 JavaScript 下载过程中几乎同步开始解析它。
据 Google 描述,这将提升 10% 的 JavaScript 加载速度。
此外,Chrome 42 中还将改进代码缓存技术,以加速浏览常用网站。

ApiBox & ApiBlueprint

第一,推动一种技术规范的共鸣。

诚如markdown的热兴,很大程度地解放了人们对传统写字板们绑架了“格式”的恐惧。 一种新兴的方式成为潮流,当它提供的最真实的是改善人们的工作方式,这个更高效地价值才是最有含金量的事。 助力于这么一种独特领先的事物,都是十分难得。

ApiBlueprint是这么一种规范… http://www.apiblueprint.cn

第二,技术类产品有天然工具价值

工具的价值虽然略显拙笨,但真实地遵循着古老的规则是其他商品所无法比及的。 维持一个轻盈的团队凝聚和成长,享受于去打磨一个结实的偏技术产品,步伐缓慢地尝试商业。这才是我的方式。

ApiBox会是个靠谱的工具 http://www.apibox.cc

第三,获利也需要耐性和智慧

大张旗鼓,声嘶力竭地呐喊各种标签化伪装的创业行为应该都是非常危险的。 耐性,是需要在时间中被用户逐步认同和推荐。智慧是,保持不起伏态度和灵活姿势的应对变换的可能。 最好的方式,除了适合自己,还需要寻找一种水到渠成的商业模式。

Web_In_One_IDE 设计构想

区别于传统web前后端的开发流程,Web_In_One_IDE 大概上是这样的。

旧场景:web后端开发中,核心的业务逻辑占量其实并不是很大。而部署、监控、调优会占据不少精力。web前端开发中,由于有bootstrap等快速UI方案,所以主要UI模块开发进度也比较快,而细节的设计考究和新交互动画会越来越占据大比重。成本较高的其实是web前后端开发人员的耦合程度较低。

新场景:Web_In_One_IDE 的思路则是“耦合化”web前后端开发工作。模仿XCode的实现,在一个IDE内,实现快速开发Web前后端,(模板式)快速实现webApp的核心逻辑业务。前后端的细节调优也是让两组开发人员以Git协作在同一个IDE。继而,甚至整合一键升级部署,性能监控等系列基础服务(借鉴XCode和苹果AppStore的紧凑服务)。

Web_In_One_IDE应该大概有几个设计要点:前后端一体化开发、快捷开发、一键部署、形象化整体开发。

可能的实现技术依赖:

  1. javascript作为开发语言。得益于NodeJS V8在后端的表现, JS几乎是不二选择。
  2. json等作为前后端通信管道。为了实现更加“实时”链接,还可以借鉴Meteor开启的DDP(Distributed Data Protocol)协议思路。

Web_In_One_IDE好处:

  1. 更低廉成本的web成型。让全栈工程师的入门成本更低。
  2. 更形象化Web开发风格,降低学习成本和使用成本。
  3. 更好地软件工程实践探索。

最佳的潜在作者可能:

  1. 云计算服务生。阿里云,AWS,或者执行力更强的中小厂商leanCloud和Parse等。
  2. 软件巨头。Adobe(刚刚推兴起的开源bracket虽然不错,但是性能太烂,迭代速度太个人化,不够专业和优异)

构想借鉴:

  1. meteor一体化开发框架。
  2. XCode和AppStore的设计。
  3. github的工程主页托管github.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