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_In_One_IDE 设计构想
区别于传统web前后端的开发流程,Web_In_One_IDE 大概上是这样的。
旧场景:web后端开发中,核心的业务逻辑占量其实并不是很大。而部署、监控、调优会占据不少精力。web前端开发中,由于有bootstrap等快速UI方案,所以主要UI模块开发进度也比较快,而细节的设计考究和新交互动画会越来越占据大比重。成本较高的其实是web前后端开发人员的耦合程度较低。
新场景:Web_In_One_IDE 的思路则是“耦合化”web前后端开发工作。模仿XCode的实现,在一个IDE内,实现快速开发Web前后端,(模板式)快速实现webApp的核心逻辑业务。前后端的细节调优也是让两组开发人员以Git协作在同一个IDE。继而,甚至整合一键升级部署,性能监控等系列基础服务(借鉴XCode和苹果AppStore的紧凑服务)。
Web_In_One_IDE应该大概有几个设计要点:前后端一体化开发、快捷开发、一键部署、形象化整体开发。
可能的实现技术依赖:
- javascript作为开发语言。得益于NodeJS V8在后端的表现, JS几乎是不二选择。
- json等作为前后端通信管道。为了实现更加“实时”链接,还可以借鉴Meteor开启的DDP(Distributed Data Protocol)协议思路。
Web_In_One_IDE好处:
- 更低廉成本的web成型。让全栈工程师的入门成本更低。
- 更形象化Web开发风格,降低学习成本和使用成本。
- 更好地软件工程实践探索。
最佳的潜在作者可能:
- 云计算服务生。阿里云,AWS,或者执行力更强的中小厂商leanCloud和Parse等。
- 软件巨头。Adobe(刚刚推兴起的开源bracket虽然不错,但是性能太烂,迭代速度太个人化,不够专业和优异)
构想借鉴:
- meteor一体化开发框架。
- XCode和AppStore的设计。
- github的工程主页托管github.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