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上古中原大修罗立世

生当封侯兮,死当庙食。
来时乘龙兮,归息莲花。

饮气嗅芳兮,对夜月以清光。
守静长生兮,行神通游千古。 
住心悠然兮,如闻日月浩大。 

最近始于读张居正生平,被郦波教授的讲课吸引住了。又重复听了《百家讲坛—大明名臣》系列中郦波教授对戚继光的解读。通过郦波教授的诠释,对戚继光耀眼千古的军事才华吸引的沸腾而念念不忘。

利刃治军用术以荡平倭寇,创新超前铁甲阵势以碾压蒙古铁骑。如此不世出的军事奇才,如此感怀『但愿海波平』的大修罗,相信孔明和司马懿都会为之震撼。神奇的历史人物在其一生中,总有不少令后人值得留恋的精彩落笔。特别戚继光处在,倭寇杀戮成性,屠戮淫虐沿海妇孺百姓的倭患危国的时代。在对人物的心绪平静过后,平和地回想戚继光有几点非常精彩。

往来之,乘龙以御雨

公元1528年,11月份山东蓬莱连绵下了十几天的连绵秋雨,直至戚继光半夜响亮的落地嘀哭声起,连绵的秋雨才停止,继而晨光朝霞在东方升起。这或许有巧合之处,但是这个事件确也是经考证的确属实的。如果从往后戚继光功绩再来看待当初出生的这个小娃娃,那么我们更相信只有乘龙而来的戚继光,才有如此超凡脱颖的智慧和才干。而当他万历15年落寞归去时,雷雨夜又再度袭来,这不能不叫人对其来去风雨又护国于风雨之感慨。

坚念不息,乘文以武用极

虽然作为身居世袭爵位的官二代,但戚继光从小得益于父亲戚景通立身立世的熏染,从小持心坚稳不怠,文武皆出类拔萃。更不畏惧众人的看法,勇敢挑战武举人的考试。历史确实也会挑人挑时间,戚继光凭借《备俺答策》在庚戌之变中,有着惊人的表现机会。他的策论文《备俺答策》的庚戌之变中广为传播。如此一位金光闪闪的新星,有了绝佳的机会冉冉而升起。

数度沉稳有序,善藏时于器

不过历史和人事,可没有理想中那么美好顺利。戚继光在庚戌之变中精彩的表现,成为了兵部重点培养对象,但却让他在蓟辽前线巡边中暗暗被冷落了三年。但是戚继光拥有乐观豁达的态度,如他所写的”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让今人都能感受到他疲乏劳累之时,亦有股不忘赏花秋月的精气神。在蓟辽前线巡边潜水三年不忘研读兵法,然后回到山东整肃军务略有成效,接着又再被调往浙江做后勤调度,再度被潜水。

但是在浙江潜水中,戚继光时刻不忘抓住手头上的空挡,坚持做文章做调查报告,对抗倭情势进行分析提交给上级。又是持续不怠的磨砺好一段时间,胡宗宪虽然看到了戚继光的报告,但是还是故意冷落测试他是否可堪当大任。果不其然,再到了一个历史岗位档口—宁绍台参军。令谁也没有想到,当时的浙江巡抚胡宗宪(后来的直浙总督)破格青睐了戚继光。十年藏时而磨器,戚继光由此才开始登上历史的军事舞台。

文谋武攻,覆手间克敌以制胜

首战龙山所,4000对800倭寇,即便倭寇进入了埋伏圈,因4000明军战斗羸弱竟然不敌800倭寇。一战龙山所4000对800,二战雁门岭2万对两千,两次都是以多打少却转胜为败的窝囊实战,这也是个契机让戚继光认真地反省明军的军纪和战力,这后面就有了组建戚家军的大胆措施,庆幸胡宗宪这个伯乐为戚继光多次放开绿灯。凭着戚继光数十年不息磨剑,研习兵法天术的好学干劲。 在被绍兴兵的老练精明所打击而失望后,戚继光从零起步练就出了一只独具派头的3000义乌兵(戚家军雏形),结合他大胆突破地在兵器的创新和阵型创新(鸳鸯阵变两仪阵三才阵)。戚继光手上这才有了一只匹配他军事才能的铁军。

  1. 戚家军第一次作战,宁海遭遇战==>斩杀300倭寇,却无一阵亡。这对于当时窝囊环境下,4000正规明军不敌800倭寇的,戚继光这一仗着实创造出了奇迹。
  2. 戚家军长途奔袭,怒战花街,虽然以远打近,以饿打饱,以少打多==>但歼敌1000多人,仅仅付出3个人的阵亡代价,再一次印证戚家军神奇般的存在。
  3. 伏击战上峰岭,再次以少胜多,虽然确切歼敌数量未统计出,但是还是仅付出了3个人阵亡代价。

这次戚家军首次出鞘,13战13捷的台州大捷。这也是戚家军戚继光横扫天下,立名千古的开始。而这时的戚家军仅3000人。台州大捷之后,倭寇再不敢到江浙一带惹戚老虎,转移蹂躏目标到了福建沿海。当然,戚继光在扩充戚家军到6000人后,再次利剑出鞘支援福建勇闯夺命岛(横屿岛),三次出鞘荡平广东南澳岛倭寇,终于终止了百年祸害的倭寇之乱。这一系列过程处处用兵奇巧得当而又精彩绝伦,自此平息了海疆。

从进京考武举人到『但愿海波平』的过程中,戚继光有两个很有趣的谈话。足以窥探戚继光立心立世的独特与超然。

第一个故事是:

一天,戚继光路过一座古庙里,篝火正鲜红地跳动着。几个僧道模样的人正高声说话。他进去歇了一歇,正起身要走,一个僧人叫住了他:“这位将军,看你一身戎装器宇不凡,可否谈谈你的长生之道啊?”他淡然一笑:“身为司命,义在死绥。方求致身殉国,以帅士志。而乃师人以学长生,是可以训乎?流行坎止,属之彼苍,鞠躬尽瘁,夕死何憾?此将门长生之术也。”

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将门之士,志在护国安邦,不惜身命,以殉死而为生,此即是将门长生之道。


第二个故事是:

赶赴福建支援中,有个书生前来拜见戚继光并大谈他的带兵动静之道。而戚继光对静的理解程度却远超书生。戚继光说,比如我在战场上,战场的情况是瞬息万变,但是我只知杀敌。我要是杂念一起,必定会张皇失措,肯定是不败自乱。我是这样,我的士兵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平常训练讲究什么呢?奋不顾身,勇敢卓绝,虽然行动如风,但是这一刻心静如恒。这就是我们军人的动静之道。他的意思说,只有人在极其专心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进入静的境界。所谓真正的宁静,是心灵的淡定和专一。这真是静的最高境界。听完之后,书生自感惭愧匆忙辞去。

站在今天看来戚继光的见地仍然出奇精辟。戚继光对静的理解就是,虽然行事紧凑,雷厉风行,但用心为一,这比一般静坐却思念飘动更可称为静。所谓静者,一事一用一念。亦相当于,无事则无念无欲。


在东南沿海平息百年倭寇之乱之后,戚继光深得张居正器重,北上驻守蓟辽前线。而后戚继光继续发挥他好学创新的突破力,以古今结合的思路,将战国战车与新火炮结合,以八千兵力组成了铁车阵(可称最早的装甲部队)。凭借这个铁车阵,每次防守大仗,都是以少胜多大败全歼蒙古数万铁骑,吓得蒙古兵谈虎色变数年不敢谈虎(戚),戚继光驻守16年,蒙古军再没有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

北驻长城中,史书称戚继光数战皆震慑环宇,功比秦汉唐各风流大将。细细比对,戚继光的战术思维已经数度超前了那个时代,其中已隐含了现代高维武器打击低维血肉刀兵的思想。故而精彩绝伦,令后人称赞不已。

将陨愁绪流,所谓大人愿化太一

每一个历史人物的冒起也是得益于那个时代和时期的风气和大人物的喜好。胡宗宪将戚继光拉上了历史舞台,张居正提供机会给戚继光练就奇迹一般的功绩。但是大明最终极的老板多数却都是混混噩噩的坐吃山空的主,少有功德千秋的君王。

这也是起起伏伏的历史兴亡的叹息,但 戚继光『但愿海波平』的一生宏愿已然落地,也护佑了沿海数方数代的百姓。又震慑了北掳杀人劫掠屠城的嚣张气焰。所谓中原大人生而来去之宿愿,就是筑基平天下。他已然实现可不枉此生了吧。